發表文章113篇
留下來,不然沒人跟你走
「我想要消失在辦公室,此時此刻,我像一個氣力放盡、不曉得要幹嘛的人。」 快到中午用餐時間,我原先想問問同事要吃什麼,沒想到得到這樣的回答。而我想,這一切肯定是來自上午會議時那個男人的壓力……
「效率」的公式
看到社會亂象我們能否心有所戚,發現教育的難題我們能否人溺己溺;如果我們能有感受,並且靜下來思考轉化為動力,這樣的「承諾」是博士所樂見「效率」的開始。 在有理想的地方奮鬥,沒有「承諾」作為開始,那和一般的公司行號有什麼不同呢?這大概和星爺所謂「人如果沒有夢想,那跟鹹魚有什麼分別」有幾分相似。
新生
「如果有心,死寂都能迎向新生。」半年前在辦公室全面綠化時,蕭博士望著一盆早已凋零的兔腳蕨,慎重其事的勉勵著我們。
丞相,起風了
「又要搬位置啦?!」這樣的念頭難免浮現在腦海;畢竟,距離上次換座位不到一個月,辦公室又要進行大風吹。 不過這惱人的念頭只有興起一秒,便讓人發覺這次的情況非同小可;畢竟,更換座位可是包含了他自己。這不禁讓人好奇,這次的變動所為何事?
開新門。開心門
昨日蕭博士拜訪師範大學 林子斌教授,今日則是在辦公室接待來自媒體《親子天下》 陳珮雯副總監與 張淑瓊前總監。 「親子天下」是國內著重親職教育的媒體、網站。是提供家庭與教養的知識性平台;提供即時、完整與專業的教育趨勢報導,獲得關注教育議題的群眾信賴與支持。 遇上了媒體朋友,蕭博士不免分享自己對於臺灣英語教育的感觸。
因為,我們相信
再過一天,NBA的總冠軍賽就要正式點燃戰火,今年無論是哪一隊奪冠,都注定寫下NBA的歷史,列入史載;後者是吊車尾進入季後賽,每回系列戰都跌破眾人眼鏡的邁阿密熱火,前者則是從未在歷史上奪冠,但今年以最完整的戰力拿下第一種子的丹佛金塊。
不變與變
颱風雖然沒有來,但一早的天氣讓人有感,大雨後再豔陽高照,讓升旗後的我們不再心煩意亂。 晨會上的討論讓人感受到諸多「改變」,許多的「變」甚至挑戰著剛建立的習慣;「蛤,又要改變啊!?」類似這樣的小劇場,在不少人心中上演。
升旗,我們的儀式感。
「儀式感」,是指我們藉由從事日常生活中看似微不足道的事情,透過講究和仔細產生無比的恭敬心,來讓生活增添更多記憶。 晚餐前必須一家人到齊,輪流說著感恩的話語飯席才能繼續;每週固定運動幾次,讓自己揮汗如雨鍛鍊體力;出門和客戶接洽之前,不忘對自己精神喊話自我勉勵。諸如此類的習慣與「儀式」,帶給個人、團隊穩定不焦慮。
社會就像啞鈴
你可曾上過健身房,透過啞鈴等器材一次又一次重力訓練、讓自己揮汗如雨、疲憊不堪,推向極限和不情願?持續一段時間之後,你會發現臂膀變得厚實,氣力變得充足,這時會發現,讓自己進步的關鍵是持續不墜輟地藉由那些沈甸甸的器材,反覆練習和磨練。
年終晨會,最重要的事
回顧這一年來,雖然在疫情的籠罩之下,團隊少了許多外部的活動機會,卻也加強了內部轉型:新黨部辦公室搬遷、雙母語臺北旗艦店落成、雙母語研究學會成立,還有大力舉才以及網路、資訊服務的升級等等,都在這一年相繼完成。
英語發音面面觀:子音篇(四)
眼尖的讀者應該早已發現,我們在前幾篇文所列的調音方式及位置表(以下簡稱「調音表」)中,使用了一個倒過來的r符號(/ɹ/)來標記r的發音。在IPA的嚴式標音(narrow transcription)中,我們所熟悉的r發音是專門用這個顛倒的/ɹ/來標註,但/r/是指像西班牙文或義大利文當中的齒齦顫音(alveolar trill,俗稱打舌或彈舌音)。
英語發音面面觀:子音篇(三)
今天這篇文章,我們接著要介紹兩個擦音(fricative)/ʃ/、/h/,兩個塞擦音(affricate)/tʃ/、/dʒ/,以及三個鼻音(nasal)/m/、/n/、/ŋ/。
英語發音面面觀:子音篇(二)
延續前一篇探討國人普遍有問題的子音發音,本文繼續介紹剩下的英語子音,並點出我們在練習上容易忽略的細節供大家參考。為了參照上的方便,我們仍然附上前篇文章所使用的「英語子音調音方式及位置表」,幫助讀者理解。
英語發音面面觀:子音篇(ㄧ)
在個別介紹英語子音的發音方式前,我們將先對子音做個簡單的定義、分類,同時稍微解釋這些分類下會出現的一些技術性名詞。理解這些概念會更有助於我們學習英語子音的發音(當然練習的方法與對細節的留心也同樣重要)。接著,本文將先從國人發音較困難的那幾個音開始介紹,幫助大家留心其發音位置與方式,進而改善發音。
英語發音面面觀:母音篇(三)
我們用了三篇的篇幅詳細介紹了十五個英語母音的發音方式,並且輔以雙母語注音符號說明,只要透過符號的微調,其實注音符號和任何音標系統一樣,都是學習英語發音的工具。
英語發音面面觀:母音篇(二)
上一篇文章中我們特別針對四個台灣學生普遍有問題的四個母音,介紹了自我改進的方法。本篇及接下來兩篇將繼續針對剩下的十一個母音,分別說明與示範。
英語發音面面觀:母音篇(ㄧ)
在所有母音中,台灣學生最常發不到位的音筆者認為有cake的[eɪ]、cat的[kæt]、sit的[sɪt]與put的[pʊt]。我將分別說明這四種母音的發音方式並示範,並指出常見錯誤所在於如何改進。
我的英文學習經驗和您的關係
你可以學了多年的過去簡單式,卻不理解為何客氣地請求對方時用Would you/Could you,和「過去」有什麼關係?因為沒人教你Would/Could這些字「聽起來」比較疏離、比較與人保持距離(也就是所謂「禮貌」),用時間上的距離來體現心理上的距離。
我的英語學習歷程
記得小時候在眾親友面前,爸媽要我模仿方向燈的聲音(大概80年代以前的車才聽得到),車子換檔時引擎轉速變化的聲音,甚至路過市場雞販看到幾隻從鐵籠被揪出,臨死前的哀號聲,我都能模仿得惟妙惟肖,引來旁人側目也樂此不疲。
簡析演繹式與歸納式的文法教學的優缺點,及為何我們更需要後者
在大多英文教學現場中,文法教學的進路大致不外乎兩大類:演繹式教學法(deductive grammar teaching)及歸納式教學法(inductive grammar teaching)。這兩種教學法並無所謂孰優孰劣;各自皆有其擅場及罩門,因為強弱之辨往往取決於多種條件相互的影響。所以本文旨在說明兩種教學法的優缺點,讓教學現場的老師可視本身教學情境,靈活運用兩者,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成效。
認識母音弱化問題
語音學上,中文是一種音節計時 (syllable-timed) 語言,而英文則是重音計時 (stress-timed) 語言。所謂音節計時,指的是唸出每個音節的時間基本上等長。以中文為例,我們的每一個字都是一個音節,唸出「英文聽力真難」這六個字,每個字(即音節)所佔的時間基本上不會差太多。但英文則不然。
刻在他心底的名字
在雙語團隊裡,「創作」是重要的養分,因此主席對於團隊的要求;就是保有與展現「自己」(第4點)。曾有著八年人資經驗的同仁這樣形容雙語團隊:「這裡的管理方式很有趣,跟一般公司很不一樣;但其實,我很享受這裡。」簡約到不行的請假規定,若有似無的管理方式,無非都是希望這些高含金量的「創作人」能在沒有束縛的環境中兌現出內心的才華與理想。
從清晨到夜晚,陽台上的安迪哥
Andy是為西方常見的名字,具有自信、主動積極的含義,而A是字母第一個字,有著開端的表徵。Go代表著立即行動等正向的用語(Here you go, let's go !)。 黨部將代言人/吉祥物取名為Andy Go(安迪哥),有著「積極行動」的意涵;而中文音譯「安迪哥」,則有擬人與親切的效果。
紅蘿蔔和大棒子:我們的安迪日
一般的慶生會,參加的人皆會為生日的人準備「生日禮物」作為祝賀;然而在「安迪日」裡,準備禮物的不是參與祝賀的人,而是「壽星」本人。是的,在黨部的慶生會上,是由當月生日的壽星,為每天一同奮鬥的同仁,準備別出心裁的禮物表達致謝之情。
無所為而為的浪漫
黨部的辦公室外的陽台正對著自來水博物館以及河濱道,位於15樓高層的我們,擁有河岸第一排的夕陽美景。無論晴雨,落日的夕陽總帶給我們無限的驚喜,是上天給予我們忙碌之後最好的餽贈。
音樂聚了沒?
上月底,臺灣雙語無法黨團隊創作的音樂歌曲,悄悄地登上了Live演出,透過樂手的現場演唱,面對面的和觀眾交流,直接感受到觀眾的反饋。
編號001-003
走進會議室裡,我可以感覺到空氣中瀰漫著003留下的些許遺憾。我看著001和002,心中不安不知所以。 接下來的5分鐘,001和002重塑了過去幾分鐘發生的事情,並且再次進行溝通。對於編號***的我來說,這並非是第一次經歷這樣的場景,至於為何總在這時喚我登場,除了年紀相仿之外,我想編號001自有他的用意。
雙母語的核心是什麼?
Gogoro的核心技術是啥?插拔電池、換電服務等,靠著「電池技術」的核心,就讓它可以攻城掠地;但靠這些核心技術,就足以生存下去嗎?是可以,但顯然是不夠的。既然要上市,顯然是著眼於那些不認識他核心技術的大眾,對於大眾來說,要讓他們認識我們進而投資,必須得靠和他們相關連的產品,如同看到的「電動摩托車」。
早茶不找碴
「拿iPhone來舉例吧,我們的《英文開星門》已經是個成熟的iPhone15,但是我們必須要知道,這個時代是沒有人會買這個教材的。」和編輯們討論到一段落,主席無預警的拋出了這樣的話語。 「你們要知道現在臺灣學習英文的環境,就像過去的“傳統手機”年代,當大家都還在用著無法上網也不需要上網的手機時,我們如何企盼消費者,趕緊來買我們的iPhone15?
你為誰而活?
「我想要我們的團隊,成為有信仰的團隊。什麼是“信仰”,“信仰”就是能為別人而活,能為了跟你沒有DNA關聯的人而奮鬥。」大部分的老闆雇人進來,希望大家為他、為公司賺錢;於是特別重視業務,要大家努力為公司賺錢,然後再獲取部分酬勞。然而,在雙母語團隊裡,主席不希望是這個循環。
酒假不酒駕
「黨部從過去小小的地方搬到了這裡,不是我能力好,更不是我懂經營;而是“福報”,因為有你們的聚集、有大家支持呈現的結果。「若你真要說我有多厲害,或許可以說,有那麼一些才華、善良,還有一直以來的堅持。」
把你放在最好的位置
過去單位小,人力不多,跟著主席闖蕩,他的指示從天聽直達末梢神經;然而現在組織逐漸成長,單位的運作逐漸要從「個人行為」轉化成「組織行為」。過去幾則點滴的分享,是主席為「組織行為」擘劃的努力,如今已逐漸步上常軌,分層負責。從過去大小事情必須事必躬親,到現在適時雲淡風輕。縱使如此,他仍十分關切每個成員的「定位」;畢竟,那是他一個個手把手引領進來的夥伴。
工作日誌,紀錄成長的美好
「創作是我們的初心,行政是我們的核心;讓兩者融合,是團隊的使命。創作,不是漫無目的,行政,不是繁雜的小事;我們的創作要有行政的效率.行政要有創作的創意」。甫至新辦公室的第一天,我在筆記本寫下了黨主席的交付。
你的陽台在哪裡?
有情緒的時候,到前面的陽台走一走,看看風景、喝喝咖啡,做什麼都可以;只要記得,千萬不要做決定。情緒可以享受,但不要成為做決定的助力,就像我們可以透過小酌享受氣氛,但絕不會在喝酒時做任何決定。狂喜如此,暴怒亦然。若是因為與人溝通時產生任何的情緒,請記得彼此提醒,到陽台走走,不要急著做決定。
小團隊,大家庭
黨部在過去一個月的時間裡,如同步入了組織「轉大人」時期;工作同仁增加了兩倍、辦公空間暴增了近四倍。面對全新的環境與新加入的夥伴,團隊在變動中磨合與成長著。為了讓轉型能夠順利,黨主席蕭博士堅持每日上午「晨會」,讓團隊成員在晨會時暢所欲言,並且彼此發揮合作的精神,共度難關。
十四十四,實在有意思
黨主席蕭博士的雙母語學習法,將所有美語的“音素”解構為一個個發音的“發音積木”,從60,200個的積木中,挑選了最容易出錯的8,800個音素,收錄在這本《8800音打好基礎CVC》裡頭。
睜眼瞎話,超英趕美
Dr. Martin Luther King 說過一句名言:I have a dream today. 因為他看到美國憲法寫:所有種族都平等。 但他也看到美國公車寫:黑人只能坐後面。 美國白人,睜眼說瞎話。 美國黑人,白天做美夢。
This is a book. 這是一齣鬧劇
臺灣孩子,上小學第一天。雙語國家嘛,中文、英文,各一句,擺在眼前。中文:「這是一本書。」英文:This is a book.
信不信由您...嗎?
這個世界上,只有您能回答: 您對自己的美語發音,有沒有「信心」?下一個問題,您孩子對自己的美語發音,有沒有「信心」?這世上,只有他/她能回答;但,恐怕您心裏有數。
臺灣孩子學雙語的套套邏輯無限循環
我長大才知道,有一群人,他們窮盡一生,耐煩耐操,不斷受到質疑誤解恥笑造謠,只為了幫我爸媽接受一個觀念:母語是學外語的最佳利器。不要向外求,不要迷信外師,不要照單全收外國理論。
囈語:疫情與雙語
跟你說:KK只是符號,孩子只能靠模仿:學習既無效且挫折。跟你說:phonics也只是符號,孩子還是只能模仿還是無效挫折。跟你說:雙語注音不是國語注音;孩子可以靠它擺脫模仿建立信心
光頭與啄木鳥
人跟人之間,物跟物之間,某些組合,特別有緣分。可是人很傻: 對於人跟人的連結,特別放不下;對於物跟物的連結,卻特別瀟灑。人跟人的特別有緣分的組合,叫做情侶、摯友、有情有義的同仁。物跟物的特別有緣分的組合,叫做酒肉、山水、燒餅必須陪油條。
蛻變的模樣
我們臺灣社會最迷信的,不是宗教,不是草藥,是孩子。越小的孩子,我們越迷信:又迷又信。
公益小說課後感
人間是這樣的,白色同時代表婚禮跟喪禮,疫情同時代表隔離跟團聚,外師同時代表能力跟壓力。
單位
單位,能耽誤一生、一國、乃至一地球;單位,能擔起一生、一國、乃至一地球。我初讀博士時,翻譯理論尚在襁褓期,往往需到語言學界,去借。 最常見的,就是「翻譯單位」的概念。
臺灣孩子學美語發音的千古冤案
什麼叫KK音標發音法?就是「看著陌生的符號,聽著陌生的聲音,試著用自己的母語模仿出來。」 什麼叫phonics發音法?也是「看著陌生的符號,聽著陌生的聲音,試著用自己的母語模仿出來。」
老師間守望相助
有個英文詞,叫lazy tongue. 指的是一個語言學通則:人的舌頭都愛偷懶,所以會省略尾音。
英文能力的樓地板、天花板跟外太空中的樓閣花園
學英文,有「天花板」是我們的共同經驗。絕大多數臺灣人的英文天花板,在高三程度。考完大學,就停了。有些出國深造的人再下一個英文天花板,是在出國前準備托福雅思。
母親節二連發,反正孝順是天經地義的事
雙語的最初,是發音; 而且是母語的發音。在那裡,我們可以看見外語的所有虛偽、歪樓跟邏輯雷區。
母親節,談母語
說到「母語」這兩個字,我們的社會,分成三大群人。各自堅持,各自有理,認為母語是:普通話、河洛話、其他族語。 說到「外語」這兩個字,我們的社會,又合為同一群人。同樣堅持,同樣無理,認為外語要:背單字、學文法、做考題。
學美語發音,用KK音標好?還是Phonics好?
70年來我們都問錯的問題:「學美語發音,用KK好?還是Phonics好?」您會不會覺得這個問題,一般人會覺得很不合理?進一步想,是不是要先有「標準的美語聲音」,才能問,用什麼音標系統去標註它,比較合理?
獻給努力CLIL的你:臺灣雙語CLIL調音字典
CLIL( 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內容和語言整合學習法),是近年來政府提倡的英文教學方法。CLIL主張內容和語言學習的結合,透過用英語教授各式的學科(例如科學、地理、歷史、藝術等),可以達到語言和學科知識的雙重學習效果。
臺灣雙語,憑什麼要跟新加坡學?
新加坡是雙語國家嗎?新加坡人自己覺得英文夠好嗎?中文夠好嗎?還是都好?還都差?
芬蘭有CLIL,臺灣有SCILLS
臺灣人學英文,從來沒有過真正意義上的選擇。 1960年,梁實秋教授引進KK音標,迄今全球只剩臺灣在用。2004年,教育部課綱明白規定,國小用phonics, 國中才能學KK。2021年,全臺CLIL大爆發,國中小每一科最好都跟英文整合教學。
臺灣孩子的雙語共業(一)phonics是一套過河口訣
臺灣孩子學英文。 低年級,強攻字母,畫葫其相,從頭看錯英文; 中年級,硬背單字,囫圇其用,繼續誤解英文; 高年級,苦思文法,不明其體,從此陌路英文。
外師與科技到不了的地方
凡事都應有先來後到的順序。 世界口音不是不尊重,多元文化不是不重要,而是考量到體制內的英文課教學時數、軟硬體資源有限,我們能否集中火力,共識一致,把孩子的英文基本學力帶上來再說?
英國人的言行潛規則
Kate Fox畢業於劍橋、任職於牛津的社會人類學家。他於2004年寫過一本轟動英美的社會觀察暢銷書 “Watching the English: The Hidden Rules of English Behaviour”。
手順
我不把棋當回事,棋就不把我當回事。 我升國一的暑假,到舊光華商場去買了橘中秘,自學。(回想起來,我真是個古怪孩子,升高一暑假,我隻身赴美定居,也是托家人寄了一箱紫微斗數,自學。)言歸正傳:我不把棋當回事,棋就不把我當回事。 動機,決定一切。 在佛學,這叫發心;在人間,這叫初衷;在法庭,這叫蓄意;在宇宙,這叫愛。
Twinkle little STARt
小一的孩子,七歲。 他們英文要見真章的時間,是幾歲? 我認為是大一那年:義務教獄的終點,涉入紅塵的起點。『太久了!』家長跳腳(不考,怎麼學?)『太扯了!』業者幫腔(不考,怎麼噱?)『太好了!』孩子歡呼(我想學啊,只是不想考。)
我們來整合臺灣實驗教育的英文吧
教育分四塊,教法、教師、教材、教室。實驗教育若只是從體制內的教室,換到家裡客廳,換到其他場所,沒有人會同意,這就是一種最究竟的改變。
南方知識論
英語教學的領域,對於「西方中心主義」的批判從來都沒有少過,尤其是針對全球兩大英檢霸主,一是美國教育測驗服務社,旗下有托福 / 多益 / GRE / SAT。另一是英國劍橋大學考試院,旗下有雅思 / 劍橋英檢 / 劍橋商業英檢 / 劍橋英語教師認證。只是過往用來分析的視角,多是從後殖民主義、新馬克斯主義切入。
用注音輔助發出 thank的聲音
中英雙聲道切換自如,最微小卻也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把每一個華語音素、美語音素,紮實地教給每個孩子。 從此,孩子的耳朵可以清楚聽到 free 和 three ,這兩個完全不同的聲音。
推薦《英文文法有道理》
看了上百本的文法書,我最推劉美君教授這本。以「溝通目的」來選擇「最合適的表達方式」,跳脫死背文法的窠臼,讓人對文法有耳目一新的感受。
用注音學外語,是臺灣孩子的本能
注音用得好,可以輔助日語發音,那可不可以用來輔助美語發音?當然可以,因為用注音來標注任何聽到的聲音,是臺灣孩子的語言本能。
雙語黨在做的事
用臺語學美語發音很可以,我臺我驕傲。 這些孩子也許認知記憶力沒那麼好,所以我們用臺灣雙語注音符號表幫他們搭了一座穩固的鷹架,讓他們能篤定地唸出美語聲音,進而能識字。
臺灣雙語的三位一體
一位臺灣孩子,要講美語,或寫英文,必經三個過程:先想國語,再翻成美語,然後說出來; 先想中文,再翻成英文,然後寫出來。
超級悲
Super Bowl今年由Tom Brady跟Patrick Mahomes兩大主帥(是真的很帥)對決。 Brady是毋庸置疑的天下第一人,這居然是他十次打進超級盃!也是無庸置疑的即將下臺人,他竟然已43!
臺灣雙語小鸚鵡計畫
不論任何國家,任何語言,任何蠻荒無助時代,任何科技輔助時代,任何智商高低,任何貧富差距......孩子在跟師長「對話」之前,必經「學話」的階段。
必也正名乎,關於我們的黨名
前陣子我們陸續將入黨紀念品寄發給繳交黨費的黨友之後,見到大家很熱情地在社群、群組間分享奇積木、注音符號表、和黨的理念;然而不經意間,看到各位熱切的傳遞“黨的名字”時,難免有不小心寫錯的情況,因此今天整理個小筆記,替咱們的黨「正名」。
為什麼用西方文化經典當孩子學英文的基本盤?
我以前教國中英文,最尷尬的時刻,就是教課本裡的 Dialogue。記得有一課在教形容詞比較級,對話場景是一家人去農場採水果,整篇對話就是這邊一句「這個比較重」,那邊一句「那個比較大」。 為了把單字、文法硬塞進對話裡,英文課本的對話篇章都非常令人翻白眼,國中生也都會吐槽:最好是這樣啦!現實生活中根本不會有人這樣對話。
講英語與華語的不同
華語屬「聲調語言」(tone language),依四聲聲調 的差異而表現不同的語義,例如:水餃 / 睡覺。 英語則屬「語調語言」(intonation language),藉由輕重音對比而產生不同的語義或語氣,例如:content [ˈkɑn·tent] 重音若擺在前面,指的是「內容」;content [kənˈtent] 重音若擺在後面,指的是「開心的」。
2021 臺灣雙語的曙光
2021年1月1日的黨主席時間,主席公佈本黨今年要為臺灣人民做出的實際行動。過去一年裡,本黨成長茁壯也陸續發表了很多研發和文創,獲得正向的迴響,而今年主席將率領團隊走入鄉里,成立「臺灣雙語示範里」,造福更多還不了解本黨理念的里民。
《有效讀寫》書摘
英文發音有兩大重點,一是「咬字」,二是「語調」。這是臺灣孩子在初學英文時,會遇到的兩大魔王。 這也是臺灣雙語無法黨 希望陪著孩子一起打敗的魔王,在面對陌生外語的時候,能善用自己的母語資本,學好英文。
ㄅㄆㄇ為什麼可以幫助孩子學發音
有人說 ㄅㄆㄇ 學美語發音、學字母拼讀,是英文很爛的人在學的。我倒覺得這樣的說法,是對《臺灣雙語注音符號》教學法的一種肯定。學生原本的英文程度爛不是問題,但能不能有效提升學生素質與信心,才是評斷教材、教法、教學者的好量尺。
蕭光頭的字問字答
對於日昇月落,我們就算站在太陽底下也不會生起特別的感受,因為規律帶來的安全感,無法滿足我們的好奇心。我們的心習慣找一些新奇的知識填滿,卻對細微的變化沒辦法察覺。
臺灣雙語的雅歌
在老子的道德經裡提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能識人者或許是有才智的,但能內明自省者才能了解恆常不變的道理,所謂:「用智者勞,用明者逸;用智者多蔽 ,用明者無礙」。本集的黨主席內容,期望喚醒臺灣家長及老師們面對現今的英文教育,低頭看見我們的過與不足。
我為什麼反對雙語國家政策 (8)
「2030雙語國家政策」這個重要公共議題的討論,任何關心英語教育的人,都可以針對現行政策選取立場、實施方針提出建言。在此過程中,也與不同立場的朋友交流意見,我覺得挺好的。
每一個孩子都能唸好的A-Z
自我意識的形成從我們初初為人的那一刻開始累積,累積對錯的標準、累積約定俗成的習慣、累積自己不確定對不對,但跟著別人做起碼有安全感的鄉愿。
用超自然發音字典, 對決房間裡的大象
雙語國家政策的推行,常讓不理解的家長以為這是政府的德政,可以省下英語補習費。 但現行的政策走向若是沒有大幅修改,只會讓原本因為城鄉、貧富因素造成的 M 型化英語能力,變得更加惡化。
臺灣雙語處方箋(1)
本集黨主席時間,主席以醫病行為比喻母語與英語兩者不同的學習模式。絕大多數的情況下我們其實不知道自己是哪一天生病的,但絕對不是去看醫生的那一天,看醫生的那一天充其量只能說是自己生理與心理最擔心的那一天。
掃煙囪的孩子
When my mother died I was very young, And my father sold me while yet my tongue, Could scarcely cry weep weep weep weep……
如何指導孩子使用超自然發音字典
想跟您請教,您推薦的超自然發音字典。若是我購買回來後,該怎麼補足孩子在自然發音上的不足。 她小二剛學自然發音不久,但在發音技巧上還在拿捏中,我不是學自然發音,不太敢指導她...超怕教錯。
超自然發音字典
如果時間可以倒流,我想陪著我的國中學生打開《超自然發音字典》,從「聲音」開始,重新學習單字。然而世上的字典何其多,網路上也有各式各樣免費的字典,為何還需大費周章編一本《超自然發音字典》?
給自己一個機會認識臺灣雙語無法黨
從我自己學英文口說、在國中教 KK 音標、在英國大學教中文母語的學生做學術簡報的經驗來看,我認為《臺灣雙語注音符號表》是非母語的臺灣學習者學口說的第一要件。
英文的生存、生命、生活
本集黨主席將生存之於生活之於生命的概念,放在2020年本黨的立場,以及面對臺灣雙語教育的邏輯思考上,指出了很多發人醒思的觀點和低廻之處。
臺裔美國人看臺灣雙語注音符號
臺灣雙語無法黨認為,既然用注音來標注美語聲音,是孩子都會有的語言本能,那就順應孩子的天性,善用注音輔助發出美語聲音,這麼一來,我們就能為孩子 (尤其是英文接觸量不足的孩子) 建立穩固的聽說能力!
竹科工程師終於知道怎麼發短母音了
M 是竹科工程師,時常飛美國拜訪客戶。我們都是七年級生,都是上了國中,才開始從 KK 音標學起。他很高興地跟我說,透過《臺灣雙語注音符號表》,終於掌握到短母音的發音技巧了。不過他也跟我坦承,一開始想到用注音學英文發音,真的有些心理障礙呢 🤣
我們為什麼要組黨
臺灣學英文,大街小巷裡,有太多不健康正常的做法。而體制內的教育現場,M 型化的英語學習環境,一年比一年嚴重。 有些孩子從小就大量接觸美語、原文繪本,有些孩子連中文的輸入量都都不足。上了小學,全班一起上外師的全美語課程,「多聽敢講」真的就能把英文學會了嗎?
臉友對雙母語學習法的回饋
我是從國小開始注音就從來沒及格過,國中要升三年級那個暑假還被導師強迫到校學習注音符號。我的自信來源就是我用197分打臉全校老師。英文也是用不到20分打臉英文老師。你要我們上課就默寫課文,背單字、文法、片語、介係詞等等根本就沒用。我給你(加上補習班)揍了幾年,答案就是不到20分。
畫中文 哼美語
因應今年政府提出「2030臺灣雙語」的口號,整個教育體系的配套措施不斷往雙語的方向傾倒。在以雙語為目標大步邁進的同時,卻很少人意識到其實東、西方兩種語言早就在臺灣融合。
臺灣雙語,瞎子摸象。
今天的主題是:瞎子摸象,不只擬訂政策的權力者沒見過什麼是「臺灣雙語」,黨主席自己也沒看過。 大部分的人,被鎖在自己的角色裡,也礙於聞所未聞,沒有辦法看到事情的全貌。主席比喻為:瞎子。這個狀況很像一句話:世界最遠的距離,是自己的後腦杓。眼睛,因為先天的限制有無法突破的盲點。瞎子「摸」象,手能摸的範圍比眼睛更小,因人而異全靠感受來定義大象的長相。
我對雙母語教學法的評論 (2)
《臺灣雙語注音符號表》的設計初衷,是希望在孩子一開始學陌生語言的發音時,藉由母親般溫暖的母語聲音,把陌生語言變得熟悉,把美語發音的肌肉記憶 (包括假子音、吐舌音、彈舌音、連音、語調…等),變成母語般的反射動作。 上手之後,孩子就可以銜接體制內的 Phonics 與 KK 音標,ㄅㄆㄇ 完成階段性的任務,就自然消失在螢幕前了。
我對雙母語教學法的評論 (1)
看到「用注音教英語發音」、「用雙母語學習法來學好中英文」等說法時,有受過語言學訓練的人,大概都會不自覺皺眉,心中警鈴大響,覺得這是在講三小朋友。 我目前讀到的雙語文獻,都不支持「雙母語」這個概念,「雙母語」這個詞裡所隱藏的假設「兩種語言可以學得一樣好,平均好」是值得商榷的。所以我剛開始聽到「雙母語教學法」時,心中有滿滿的懷疑。
用注音學美語發音
我從質疑、好奇、慢慢理解、最後被完全說服,花了三個月。 我把這個教學法,分享給關心偏鄉教育的友人,只花三分鐘,他就懂了。
九階十梯 X 三大樂識
臺灣目前最大的問題—沒有共識 臺灣社會目前普遍對於:有錢真好、孝順、戴口罩,這些事情有共識,有共識好辦事,所有的運作會依循著這個標準進行;和國家強弱沒有關係。
承諾
每天找一點不如意就好,就會天天開心。 今天的主題是承諾。因為別人的承諾太多。 我們的承諾很可能會實現,也不要輕視本黨做的所有事,也不要輕視語言。一旦輕視語言,你自己就沒有重量。我們一旦輕視一件事,你自己就沒有重量。我認定蕭主席,我試圖用很慎重的心情去看你們做的每一件事。且不看這個黨是否值得,你自己就有了重量。
表演藝術科老師的心聲
我之前寫過很多文章,討論教育現場的英語學習問題。今天這篇文章,要從表演藝術科老師的心聲,來討論雙語教學政策如何排擠專業科目的老師進入教育界。 「藝術領域」自九年一貫課綱時代起 (2004 年),列為國中小課程的教學領域。現行的 108 課綱的領域課程架構下,包含音樂、視覺藝術、表演藝術三科目。 藝術領域的課程目標是希望「經由多元的藝術學習與美感經驗的累積,培養以學生為中心的感知覺察、審美思考與創意表現能力,從快樂學習的過程,充實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
本能反應+對的工具,為什麼不行?
無論六歲還是六十歳,學習美語發音都想先用母語試試看,拼出一個熟悉的聲音幫助記憶,想用已知的工具來學未知的聲音。為什麼拼出的結果會失敗?關鍵是因為工具不足,而不是方向錯誤。
單字的常識
每一個單字都具有其暗示性,例如:提到恩典、恩賜,潛意識會聯想到基督教;而恩主公、恩公,或是發心、慈悲心就會想到東方。擴大單字存在的範圍,單字的意義與其上下文有絕對的關係;單獨的存在,與放入句子中,很多時候是引申的意義強過於單字本身。當上下文的脈絡越長,對於單字解釋的GPS定位就越準。
暑假怎麼過? 什麼是學習英文的短期與長期利益?
臺灣過去七十年,學英文的方法分為三個時期: 第一個時期:KK音標,約六十年前。 第二個時期:Phonic,約三十年前。 第三個時期:近二、三年來在臺北市急速成長的,所謂以英語融入領域教學的雙語實驗方法。
什麼是美語的語調?最重要,卻鮮少人知的常識
臺灣孩子唸單音節單字的語調多可以當作四聲來唸,在初學時期也多是接觸單音節單字,如:Cat. Nice. Good..,以致在一開始接觸美語就忽略語調的重要性;同時也進一步說明為何Phonics在單音節單字學習容易上手的理由,只是到了雙音節以上,就無法完全幫助到孩子在輕重音的判斷。
介紹自己,介紹臺灣,不再蒼白
你有參加過英文朗讀比賽嗎?你的老師有幫你寫過講稿嗎?你的孩子有嗎? 如果沒有,這是一篇你適用、你的孩子也適用的講稿,背起來吧。 這樣十年後才有可能2030臺灣雙語。 如果有過,當初的內容過了賞味期?不如把這篇背起來吧。 你問:「為什麼一定要背蕭博士的嗎?別人寫的不行嗎?」 我說:「當然可以啊!只要有人願意為你而寫。」
端午節特別節目—世界是怎麼來的?
人類取得知識的方式,大致上分為四種: 1. 與大自然之間的回應及歸納而來,如:吃了某種草藥可以治病、某種會死亡。 2. 宗教的教理影響個人的價值觀。 3. 閱讀書籍,如:大英百科全書。 4. 由網路、Google而來,只是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真假難辨。
就一個問題:是①?還是②?
選二?還選一?】 2020, 是個被揀選的特殊年份; 我們臺灣,是群被揀選的特殊族人。 我們,被點名了; 我們,被賦予使命了; 我們,被交代任務了。 點名:只要您生命中,有在學英文的孩子,請起立; 使命:只要您生命中,有被人幫助的經驗,請回饋; 任務:只要您生命中,有惻隱之心的種子,請不要害怕。 #我跟團隊會扶您走過充滿糾葛的利益跟偏執的人性的臺灣雙語補教大餅千億市場的險路。
我為什麼反對2030雙語國家政策 (4)
前陣子技職統測放榜,超過 7 萬名考生英文不及格。這則新聞沒有得到太多社會關注,在 Dcard 上面卻引發技職科大生 vs. 一般大學生的筆戰。有人笑說 chicken 這種國中程度的單字也在考,「能拼錯的人反而比較厲害呢」。 在彼此叫囂的留言裡,我看到的是教育體制如何犧牲英文進度跟不上的孩子、還有社會如何給予孩子不切實際的英語期待。
「樂識 Racy」十之一:有常識、才有樂識,淺談 Oracy和 Literacy。
夏令營有其存在的必要,父母照顧孩子需要有空間喘息,Park your kids. 是人之常情,但若舉著高旗標榜能學會什麼才藝,恐怕是花三天學會的事,大概也會在三天後忘記。究竟參加夏令營除了讓父母暫時離境之外,對孩子的幫助是什麼?
臺灣人的語言模式與臺灣雙語的困境與執行
有八成的人,在使用母語表達時是缺少精準邏輯,也有為數不少的人在溝通之前,認為對方知道自己準備要講什麼;如同上面的小故事。相信絕大多數的成年人,並不能接受自己在語用上是纒夾不清,雜七雜八攪在一起,不清楚談話的宗旨。
臺灣雙語困境重演 之 主席痛風復發番外篇
臺灣雙語困境不斷重演 在臺灣這塊土地上,對很多學生而言,談到學校的英文課是痛苦的。即使我們口裡都說希望孩子能快樂學習,心裡其實都明白「學習英文的苦」孩子遲早要面臨。那個苦的滋味,我們嚐過。
讓《臺灣雙語注音符號表》帶孩子回家
70年來,我們不斷希望「改善」臺灣的英文教育,但學生英文程度「改善」的幅度卻遠不及計劃的藍圖;困境在於,當我們說「改善」,會用「好」「壞」來定義,而造成的對立,則自動削減了我們想要改善的力量。
對英文有自信+對英文有眼光=臺灣雙語
語言模式是會切換的。和一個人講話,和很多人講話,語言模式會變。以為人多,群體智商就降低;人到最多,智商就降到最低點。
好家常
今天的黨主席時間「很家常」,主席回到老家,和哥哥、嫂嫂、姪女、姪子在一起,有著幾乎和每一個家庭都相同的週間早晨時光。
攢了12年的英文存款,為什麼就是沒法領出來?
你們有沒有想過:學英文這件事,我們其實是被強制的。 臺灣家長可以選擇要不要讓小孩學鋼琴。 臺灣家長可以選擇要不要讓小孩學空手道。 臺灣家長甚至可以選擇要不要讓小孩去學校。(實驗教育三法通過) 臺灣家長卻不能選擇要不要讓小孩學英文。 臺灣家長也不能選擇幾歲開始讓小孩學英文。 臺灣家長即使帶著孩子離開體制之後,都還是覺得英文很重要。
臺灣雙語|英文教改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了四個月,臺灣全民已經有三個共識:戴口罩、勤洗手、不群聚。 英文學習的疫情持續了七十年,臺灣全民應該有以下三個共識: 共識一:「口音」和「腔調」不一樣 共識二:能作主,最重要 共識三:當臺灣的每一個大人都是美語老師,我們就是雙語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