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介紹:故事的主人翁是六年級前段班的臺裔美國人,國小畢業後,全家移民到美國。去美國之前只學過大小寫字母,熬過被霸凌的國高中歲月,後來成為執業牙醫、包租公。現為退休的指數投資者,今年底要出版一本英文書,教人如何投資美國房地產。
R 大哥是我的臉友,最近剛好回台省親,參加了 9/27 日的《超自然發音字典》的發表會。我跟他在線上聊了很久,徵得他的同意後,把我們的對話內容分享如下。
剛到美國半句英文都不會講
R 說被欺負是家常便飯。剛開始他的每日英語任務,就是中午吃自助餐前,要先把菜名背到滾瓜爛熟,不然那些小屁孩就會藉故不給他餐點,他整個下午就只好餓肚子了。
R 說他被霸凌的另一個原因,是因為不會運動。那時參加各種分組比賽,他永遠是最後被挑剩的。為了融入美國社會,他開始上健身房,參加各種球類社團。即便現在不打球了,但跟美國朋友聊棒球、籃球,已經是不可或缺的談資。
臺裔美國人看_臺灣雙語注音符號
R 說這本字典把他帶回當初去美國時的記憶,他就是這樣學英文發音的。拼字、閱讀對他來講沒問題,但發音他真的很頭痛,那時也是用注音幫助自己。
這本字典有兩個讓他驚訝的地方。
一是他已經很久沒有碰注音了,但一打開它,這些注音的聲音就馬上在腦海出現,再對照上面的單字,把字音跟字形連在一起,這就是他剛到美國時的發音自學法。
二是他很驚訝有人可以這麼精準地用注音組合出美語聲音。他當年也是有自己的一套注音標注法,但沒有像這套系統這樣,可以標出所有的美語聲音。
美國不用KK音標學發音
R 說美國人不懂什麼叫 KK 音標,他自己也沒學過。
如果他當年是先拿 KK 音標符號,來學習不熟悉的美語聲音,早就陣亡了吧,一句英文也講不出來,會被欺負得更慘。
他說那天聽演講,過來人完全懂用注音學發音的設計理念。如果臺灣人能順著本能、順著人性學英文,怎麼會學不好呢?
他現在想來覺得有趣,當年是用注音去學英文發音,現在則是用英文去學德文發音,就是蕭博士說的「用已知的母語聲音,去學習未知的外語聲音」。
(宜臻補充:美國人不用 KK 或 IPA 音標,是因為他們有英文母語環境,大量的接觸可建立聲音語料庫,自然會有發音的語感。
但以中文為母語的臺灣學習者,沒有全美語的環境讓他們內化歸納發音語感,仍需借助注音、KK、IPA 等音標系統輔助發音學習。)
◼️ 結論
臺灣雙語無法黨認為,既然用注音來標注美語聲音,是孩子都會有的語言本能,那就順應孩子的天性,善用注音輔助發出美語聲音,這麼一來,我們就能為孩子 (尤其是英文接觸量不足的孩子) 建立穩固的聽說能力!
1. 口腔肌肉同時熟悉國語、美語的個別音素
2. 視覺上能用注音符號去標注國語聲音、美語聲音
3. 聽覺上能累積國語、美語的正確聲音檔
上述三個條件建立之後,再進入 #拼讀能力 學習 Phonics,建立字音與字形的連結。未來學 KK 音標,用跟讀法、回音法練習口說模仿,才能事半功倍,英文越說越順,聽力越來越好,理解力越來越好。
For you, for me, Formosa. #臺灣雙語無法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