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英國王妃凱特,我想到英國的另一個英國作家凱特,Kate Fox。
Kate Fox 寫過一本轟動英美的社會觀察暢銷書 “Watching the English: The Hidden Rules of English Behaviour”。這本書 2004 年出版,2014 年再版的時候,她特地為美國讀者寫了新序,裡面提到:「自從本書出版以來,我收到了很多美國讀者的來信,分享這本書是如何幫助他們了解英國人,並禮貌合宜地與他們互動。
我又驚又喜地發現,很多在英國生活的美國人似乎把這本書當成 ‘how to be English’ 的指導手冊,舉凡上酒吧、參加商務會議,都要先翻翻書中相關章節裡的『建議』,才能放心出門。有對夫妻更誇張,隨身攜帶本書,以方便隨時查閱。「欸,在這種情況下,那本書建議我們應該怎麼做?」、「不,親愛的,那本書不是有提到,如果你這樣回應的話,英國人會尷尬癌發作嗎?」
也有不少另一半是英國人的美國讀者告訴我,這本書讓他們重新認識了家裡那古怪又彆扭的英國人。多年來,他們一直以為英國另一半那些裝逼矯情的行為舉止是個人特質、甚至是精神異常。直到讀了我的書,他們才恍然大悟,原來另一半就真的只是 ‘being English’。他們聲稱,這本書拯救了他們搖搖欲墜的婚姻。」
Kate Fox在字裡行間把典型英國人的幽默、自嘲、機鋒、優雅展現無遺。她是畢業於劍橋、任職於牛津的社會人類學家。書裡看不到艱澀的學術名詞,處處都是這種讓人莞爾的社會觀察。我會說這本書提供的文化框架 (請見附圖的目錄) 是理解英國人很好的參照點,讓人快速跨越隱形的文化路障。但不代表每個英國人,都會乖乖地在框框裡,表現出她被預期表現的那一面。
擁有這些英國社交常識很好,但也不要用僵硬的框架去理解你眼前活生生的個體。更何況怎麼定義「英國人」,這就很有得吵了。 待我從論文苦海中解脫後,一定會仔細地為這本書再寫一次讀後心得 😉
◼️ Watching the English: The Hidden Rules of English Behaviour. 繁中翻譯:英格蘭人是人嗎?博客來傳送門,請點我。
凡事都應有先來後到的順序。 世界口音不是不尊重,多元文化不是不重要,而是考量到體制內的英文課教學時數、軟硬體資源有限,我們能否集中火力,共識一致,把孩子的英文基本學力帶上來再說?
英語教學的領域,對於「西方中心主義」的批判從來都沒有少過,尤其是針對全球兩大英檢霸主,一是美國教育測驗服務社,旗下有托福 / 多益 / GRE / SAT。另一是英國劍橋大學考試院,旗下有雅思 / 劍橋英檢 / 劍橋商業英檢 / 劍橋英語教師認證。只是過往用來分析的視角,多是從後殖民主義、新馬克斯主義切入。
中英雙聲道切換自如,最微小卻也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把每一個華語音素、美語音素,紮實地教給每個孩子。 從此,孩子的耳朵可以清楚聽到 free 和 three ,這兩個完全不同的聲音。
看了上百本的文法書,我最推劉美君教授這本。以「溝通目的」來選擇「最合適的表達方式」,跳脫死背文法的窠臼,讓人對文法有耳目一新的感受。
注音用得好,可以輔助日語發音,那可不可以用來輔助美語發音?當然可以,因為用注音來標注任何聽到的聲音,是臺灣孩子的語言本能。
用臺語學美語發音很可以,我臺我驕傲。 這些孩子也許認知記憶力沒那麼好,所以我們用臺灣雙語注音符號表幫他們搭了一座穩固的鷹架,讓他們能篤定地唸出美語聲音,進而能識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