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走了七十年都還沒有走到臺灣雙語,臺灣人都想要卻始終得不到的雙語能力,不是因為能力不足,極大可能是因為被騙!
一、被騙的條件
會被欺騙,不論被騙的什麼都至少具備兩種心理因素:1. 習以為常(沒有覺察力),2. 不夠了解(超出自己的專業)。簡單的舉例說明,如:什麼是黃色?大家直覺反應認為自己當然知道什麼是黃色,但似乎又不能夠細緻描述什麼是黃色。
我們每天在使用的「語言」,又恰恰是符合這兩者條件的介質。存心要隱瞞的人,會把自己的意圖包裝在語言裡;像是便利商店架上販售的「百分之百果汁」,我們會被自己習以為常的定義認為「百分之百果汁」是整罐純果汁,這符合第一個條件(習以為常)。加上沒有專業的判斷,便再次呼應自己的習以為常不去懷疑「百分之百果汁」的標示;而實際的狀況是「百分之百果汁」是指加進去罐子裡的是百分之百原汁,不代表整罐的比例是百分之百純果汁。
除了看清楚有心人的謀生之道,也不能忽略會被無心的人騙;就是我們自己騙自己。
本黨「有心」、有覺察的不騙臺灣社會大眾,同時也期盼臺灣無心的家長、無心的教育者不要自己騙自己。
即使講了二十六年,本黨一次又一次的把臺灣雙語的藍圖謙卑的傳遞給每一位有心人,今年我們把承諾細化成「九階十梯」,把臺灣雙語的理想再次收斂成大眾容易理解的學習標準。2020年9月10號開始,本黨於每週一至週五,公益開講270個場次,270個臺灣如何一步一腳印走到雙語國家的中繼站。
二、270梯的苦心
九階十梯共有90個梯次,與三大領域:思辯樂識(Oracy)、創作樂識(Literacy)、文明樂識(Spheracy),成為270層臺灣接軌雙語的階梯。會規劃得這麼仔細,是對即將來的小學生到博士生,學生家長到教育工作者,都能看懂臺灣雙語,不要再被擔誤。
我們習以為常的母語,和沒有專業判斷的外語,交互作用的結果是即便再想要臺灣雙語,幾十年來只能停留在「想要」卻達不到。
母語重視的是線條,我們自己卻不知道,因為習以為常。外語重視的是聲音,我們沒有專業判斷,一直矇在鼓裏。我們很努力的、超前佈署的用自己習慣學習線條的邏輯在學習外語的聲音、用視覺的邏輯訓練聽覺。越早開始,很有可能越早面對失敗。
三、三大樂識(Racy)
思辯樂識、創作樂識、文明樂識,是美語學習的三大領域,「思辨樂識」淺白的說是聽說能力,「創作樂識」是讀寫能力,「文明樂識」是聽、說、讀、寫時肚子裡的墨水。可以淺白的說,為什麼要說三大樂識,因為除了會被聽、說、讀、寫、背誦習以為常的了解誤導之外,更要建立大眾對於臺灣雙語的常識。
臺灣雙語的SOP,取名九階十梯,分別有三大領域,為期一年多的講座,請大家廣為宣傳。不收費,因為孩子們的未來沒辦法再等,不重播,因為有心人不會選擇再等等。
四、臺灣目前最大的問題—沒有共識
臺灣社會目前普遍對於:有錢真好、孝順、戴口罩,這些事情有共識,有共識好辦事,所有的運作會依循著這個標準進行;和國家強弱沒有關係。
若沒有共識會一團混亂,雖然喊出2030臺灣雙語,卻對「幾歲開始學英文比較好?」「什麼叫做英文好?能看哈利波特就算好?」這些問題沒有共識。更準確的說,是每個人都有一套自己的想法,但沒有共識。
美國對新冠肺炎要不要戴口罩到現在也沒有共識。
臺灣社會對於何時開始學英文沒有共識,何時學成結束也沒有共識。本黨不講何時開始和結束,因為大家都自己有答案,我們就談中間所有的過程。
聽完270堂課之後,相信每一位會有答案,什麼時候該開始、什麼時候該結束。有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