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程老師時間 ─

簡析演繹式與歸納式的文法教學的優缺點,及為何我們更需要後者

程本堯   2021-12-07   5151
在大多英文教學現場中,文法教學的進路大致不外乎兩大類:演繹式教學法(deductive grammar teaching)及歸納式教學法(inductive grammar teaching)。這兩種教學法並無所謂孰優孰劣;各自皆有其擅場及罩門,因為強弱之辨往往取決於多種條件相互的影響。所以本文旨在說明兩種教學法的優缺點,讓教學現場的老師可視本身教學情境,靈活運用兩者,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成效。

演繹式與歸納式論證

演繹與歸納,是兩種相反的論證方式。簡言之,演繹論證是一種「由上而下」的論證;由普遍的概念推導出個別的結論(general to specific) 。亞里斯多德的三段式論證便是經典的演繹式論證。舉例來說:(大前提)所有人都有兩條腿,(小前提)我是人,(結論)所以我有兩條腿。而歸納式論證則是「由下而上」,從個別概念推論出普遍結論,換言之,我們從個別現象中觀察出現象間的規律、重複性,並據此得出一個概括的結論。假設我吃了三次某家麵攤的牛肉麵,三次吃完都拉肚子,我推論「這家麵攤的牛肉麵不新鮮」,這便是運用了歸納推論。

演繹式與歸納式文法教學與各自的利弊

在演繹式的文法教學中,老師先呈示出文法規則,加以解釋後,經由一連串的例子或習題驗證此規則。這方法的特色在於它傾向以教師為中心,優點是直接、省時,方便老師解釋文法規則,也利於要求學生應用該規則並(在許多傳統課堂上)寫出符合該文法的句子。歸納式文法教學則逆向操作。使用歸納法的老師可能先呈示數個例句,接著請學生從這些例句中觀察出某個反覆出現的特徵,即文法規則;透過學生對個別例句主動的觀察,歸納出一個普遍的文法規則。然而相較於演繹法,歸納式的文法教學較為費時,老師在備課上必須耗費更多時間與心力去組織教材。對習慣於傳統「老師講,學生聽」,較依賴老師帶領的學生,強調學生主動觀察的歸納式教學便會難以推動。

我們更需要的,是歸納式教學

終究,我們的英文教學是要培養更自主、更積極,也更敏銳於文字的學生,那麼,有什麼理由我們更需要強調、推廣、實踐的,不應是歸納,而是演繹式的老路數呢?以國中教材為例,各家出版社在呈現文法教學的方式上,幾無例外地一致是下圖所示的方式:

圖一:翰林版110國一上英語課本p. 76


圖二:南一版109國二下英語課本p. 111


如前所述,這樣的文法呈現得之於簡潔明暸,規則、重點一目了然,但失之於學生難以從中發現文法的適用性何在。因為簡潔的前提下,犧牲掉的就是更多的例子,也就是犧牲更多讓學生觀察的機會。「觀察」之所以重要且必要,因為語言學習的過程中必不外乎參照、仿造,與創造這三階段;能參照或觀察的樣本量愈多、質愈精,後面的兩階段便愈能反映前面累積的成果。假設今天我要學生學習詢問某個活動在星期幾舉行(如圖一),我光從一個例子(一問、一答)中,學生究竟學到了什麼?而接下來的習題演練中,坊間教科書大抵採取以下操作:透過情境圖片語提示字串,首先把What day、介系詞部分挖空,期待學生填入What day以及on,在逐漸進階到要求仿造出整個問句與答句,目標是能夠正確使用What day詢問星期,及介系詞on加星期幾的文法規則。同樣的,如圖二,這裡是要讓學生學習Although作為從屬連接詞可至於句首及句中兩中用法,另置句首時,需在主要子句前加上逗點。直截了當,一目瞭然。接著的習題,同樣是反覆操作從屬子句與主要子句對調、逗點之有無的練習。

再次強調,方法沒有不妥,但如果再輔以歸納式的呈現,是否更上層樓?如果書商願意多花點篇幅,設計如下的文法呈示,學生是否有更多的機會將規則內化、深化到他們的腦中,因為他們非靠自己主動觀察與歸納,無法得出結論,那麼這自己主動踏出的一部,就是學習的開始。

What day is Jay Chou’s concert? It’s on Saturday.
What day is Jamie’s birthday party? It’s this Friday.
What day is today? It’s Wednesday.
What day is the Lin’s garage sale? It’s this weekend, starting from Saturday 10 am.

再以although為例:

Although your words hurt me, somehow I feel I’ve been healed.
Although Tom is not tall, he’s very fast on the court.
Although I slept in this morning, I got to school on time.
Although she missed her bus, May came to the office on time.

我們若設計四個例句,分問句和答句兩部分(或如although的例子,分從屬及主要子句),每次的每部分只要更動一個變數,那麼四個例句便讓學生有八種變化的體驗;而那八次體驗裡皆不改變的部分,因為頑固、反覆出現,也因此得以加深印象。再者,學生更不害怕題型變化、更不容易因為句子多加入的其他元素而驚慌,因為「變化」、「增添」、「調動」…一切都是日常的練習;唯一不變的,就是我們給的例子一直在變,卻又同時保留我們希望學生習得的,那不變的「文法規則」。這就是歸納法無可取代的優勢。

我沒說的是,老師們您不必再花心思時間去找更多例句了!必要時我們可以給八句、十句都沒問題。

盱衡現行坊間教科書,大概只有在高中端才能略略窺見歸納式文法教學的實例(教學相場能否踏實地實行則又另當別論),但在國中端,這樣的設計與實踐,恐怕仍付之闕如。這也是為何我們需要在國中階段更大力推動歸納式文法教學,使之與現行的演繹教學主流結合,讓需要依賴老師清楚定義規則、學生放心依循規範的,得以明確、明快地掌握文法規則;也讓能夠思考、喜歡從反覆觀察中尋找規律的學生,有機會透過更多例句將規則內化,形成直覺式的語感,而無需透過理解形於外的「文法規則」,最終能夠一出口就道地、一出手就正確。



2021-12-14   程本堯   5085

英語發音面面觀:母音篇(ㄧ)

在所有母音中,台灣學生最常發不到位的音筆者認為有cake的[eɪ]、cat的[kæt]、sit的[sɪt]與put的[pʊt]。我將分別說明這四種母音的發音方式並示範,並指出常見錯誤所在於如何改進。

- 程老師時間
2021-12-13   程本堯   1249

我的英文學習經驗和您的關係

你可以學了多年的過去簡單式,卻不理解為何客氣地請求對方時用Would you/Could you,和「過去」有什麼關係?因為沒人教你Would/Could這些字「聽起來」比較疏離、比較與人保持距離(也就是所謂「禮貌」),用時間上的距離來體現心理上的距離。

- 程老師時間
2021-12-08   程本堯   1322

我的英語學習歷程

記得小時候在眾親友面前,爸媽要我模仿方向燈的聲音(大概80年代以前的車才聽得到),車子換檔時引擎轉速變化的聲音,甚至路過市場雞販看到幾隻從鐵籠被揪出,臨死前的哀號聲,我都能模仿得惟妙惟肖,引來旁人側目也樂此不疲。

- 程老師時間
2021-12-06   程本堯   2673

認識母音弱化問題

語音學上,中文是一種音節計時 (syllable-timed) 語言,而英文則是重音計時 (stress-timed) 語言。所謂音節計時,指的是唸出每個音節的時間基本上等長。以中文為例,我們的每一個字都是一個音節,唸出「英文聽力真難」這六個字,每個字(即音節)所佔的時間基本上不會差太多。但英文則不然。

- 程老師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