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為道源功德母。Faith precedes All. 《華嚴經 賢首品》 信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是未見之事的確據。 Faith is the substance of things hoped for; and the evidence of things not seen. 《聖經 希伯來書 》 您對自己的美語發音,有沒有「信心」? 我說的,不是「標不標準」,不是「正不正確」; 這兩個術語,都被有心人士,徹底洗腦,操弄殆盡了。 #學外語難免都有點口音啦 #世上沒有所謂的標準口音 #印度腔難道不能算正確嗎人家幾億人耶 #幹嘛要獨尊美式口音 #英式口音更優雅啊 好的。 我順著您們的邏輯。 沒有標準這回事。 沒有正確這回事。 那,有沒有信心這種心? #口腔裡的美式口音英式口音印度口音臺式口音不是我的重點 #胸腔裡的美式信心英式信心印度信心臺式信心才是 -- 這個世界上,只有您能回答: 您對自己的美語發音,有沒有「信心」? 下一個問題,您孩子對自己的美語發音,有沒有「信心」? 這世上,只有他/她能回答;但,恐怕您心裏有數。 第三個問題,您孩子的老師對自己的美語發音,有沒有「信心」? 這世上,只有他/她能回答;但,恐怕您心裡也有數。 第四個問題,我們臺灣各級校長部長院長家長會長的美語發音呢? #所有的大人都沒有信心 #我們卻奢望孩子有信心 #憑什麼? 憑信心。 可惜那叫BLIND FAITH. 就是看不見國王衣服的那種BLIND. -- 信心是什麼東西?很難定義。 信心有什麼特質?很好定義。 信心,是可以傳遞的: 一個信任的眼神; (因為雙語注音很容易讓孩子上手) 一個體貼的動作;(因為調音手冊附贈幾十部教學片) 一個關鍵的提醒;(因為周遭師長很輕鬆能隨口調音) 一句實質的鼓勵。(因為每場認證都是孩子貨真價實的努力成果) 信心,是可以摧毀的: 一個輕蔑的眼神; (因為外師天天被怪腔怪調轟炸耳朵難免會煩) 一個不耐的動作;(因為進度超前的孩子畢竟還小很難有同理心) 一個忘了的提醒;(因為老師都被禁止用任何形式的音標教發音) 一句空泛的鼓勵。(因為只能說孩子在這種條件下你算唸超好的) 信心,是可以建立的: 一套能讓自己穩定下來的學習標準;(雙母語教育系統) 一個能請別人再三確認的檢驗流程;(雙母語認證系統) 一群能幫彼此加油打氣的同道中人。(雙母語師資系統) 我們臺灣發下豪語:2030年,要成為雙語國家。 我們開始CLIL, 讓國中小每位學科老師都在課堂上使用一點英語。 我們政府已經編纂完成了「教室常用100句」跟「生活常用300單字」這種類型的小冊子,讓各級學校免費下載使用,透過國家機器的力量跟義務教育的通路,推廣到全島的每一個角落。 全島一命;全島一心;全島一音。 常用的100句跟300單,我們忙著教孩子。 #因為常用 常錯的8個母音呢?我們卻忘了提醒孩子。 #才8個聲音我們不先教會孩子建立免疫力 #卻放任那8個聲音去交叉感染那100個句子跟300個單字 「常用」的,明明就不常用,只是「常考」。 常錯的,明明就真的常錯,我們就死不承認,死不矯正。 天天月月年年,日復一日,迴避臺灣孩子美語發音的問題。 我們說印度口音也要適應, 那您有朋友放印度口音的英文卡通給孩子看嗎? 我們說不能獨尊北美口音, 那您有看過補習班標榜高薪禮聘菲律賓印尼外師嗎? 我們說孩子是海綿,多聽就自然會, 那您請孩子不要跟外師「對話」,只純粹模仿「說話」就好。 對話容易外師說一長串,孩子超級短答; 學話則是一翻兩瞪眼。 您會驚覺孩子跟外師,一直都在演一齣戲給臺灣上流社會看。 我們臺灣共業的英文補教業界,多的是雙面人,一邊標榜外師,一邊帶風向放假消息:發音不重要,能溝通就好。 我不標榜什麼外師中師的。 以法為師。 我不放假消息,我只傳好消息。 我公開鼓吹呼籲:發音不重要,有信心就好。
Dr. Martin Luther King 說過一句名言:I have a dream today. 因為他看到美國憲法寫:所有種族都平等。 但他也看到美國公車寫:黑人只能坐後面。 美國白人,睜眼說瞎話。 美國黑人,白天做美夢。
臺灣孩子,上小學第一天。雙語國家嘛,中文、英文,各一句,擺在眼前。中文:「這是一本書。」英文:This is a book.
我長大才知道,有一群人,他們窮盡一生,耐煩耐操,不斷受到質疑誤解恥笑造謠,只為了幫我爸媽接受一個觀念:母語是學外語的最佳利器。不要向外求,不要迷信外師,不要照單全收外國理論。
跟你說:KK只是符號,孩子只能靠模仿:學習既無效且挫折。跟你說:phonics也只是符號,孩子還是只能模仿還是無效挫折。跟你說:雙語注音不是國語注音;孩子可以靠它擺脫模仿建立信心
人跟人之間,物跟物之間,某些組合,特別有緣分。可是人很傻: 對於人跟人的連結,特別放不下;對於物跟物的連結,卻特別瀟灑。人跟人的特別有緣分的組合,叫做情侶、摯友、有情有義的同仁。物跟物的特別有緣分的組合,叫做酒肉、山水、燒餅必須陪油條。
我們臺灣社會最迷信的,不是宗教,不是草藥,是孩子。越小的孩子,我們越迷信:又迷又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