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雙語國家政策的話題很熱門,之前寫【我為什麼反對2030雙語國家政策】的系列文,Medium 上增加不少觀看數,也有媒體朋友來訊詢問意見 (我婉拒了)。
也想藉次再次澄清,我並不是義和團式地反對「讓臺灣人英文變得更好」這件事,而是反對現行雙語政策的荒腔走板。
從我的專業經驗來看,現在國中小學生最需要的是
(1) 母語能力的各面向培養:母語學習裡的成功經驗,很多部分都能有效地遷移到英語學習上頭。
(2) 英語基本學力的培養:指的是「發音語調」、「篇章文法」這兩大能力。
「2030雙語國家政策」這個重要公共議題的討論,任何關心英語教育的人,都可以針對現行政策選取立場、實施方針提出建言。在此過程中,也與不同立場的朋友交流意見,我覺得挺好的。
面對批評,我也會概括承受。有人說我不了解 CLIL ,在此簡單交代一下我的背景。
(1) 公立國中英語老師 10 年,英國大學兼任學術英語講師 4 年 (華威、伯明罕、帝國理工學院)
(2) 2014,碩班修了一門課 Issue and Research in ELT,我做的專題就是探討 CLIL 教學法在臺灣公立國中的可行性。
(3) 2017年底,賴清德院長宣布推動雙語國家政策,並朝「英語列為第二官方語言」的目標邁進。我馬上開啟一個子專案,研究在「國家語言發展法」、「2030雙語國家政策」、「新南向政策」等紛亂雜陳的語言政策脈絡裡,去借鏡東亞國家的英語教育政策,並於 2018年六月在 【英國應用語言學會.語言政策論壇】發表研究簡報。
(4) 2020,正在寫博論。其中有一個小章節,逐字逐句分析國發會、教育部公布的雙語政策文件,抽絲剝繭找出雙語政策背後的 ideology and positionality 。也分析教育部【國中小沉浸式英語教學】網站上提供的教學影片 (連結在此 https://bit.ly/36e2Mv5),從 classroom discourse 的角度來分析這樣的教學方式是否符合臺灣孩子的學習脈絡。
我在過往的文章有提過,CLIL 是很好的教學法,但不見得適合臺灣的第一線英語教學現場。因為臺灣體制內英語教室裡的三大困境,是研發 CLIL 教學法的芬蘭專家無法想像的。
(1) 大班教學
(2) 雙峰嚴重
(3) 趕進度
另外,「學芬蘭文. 學英文」vs. 「學中文. 學英文」看似都是雙語,但實際上涉及了語系語支、文化親疏遠近的語言學習問題。
最後,擴大一層來看,臺灣教育現場還有個大問題:家庭功能不彰。
在高福利、重視親子教養的芬蘭家庭,家長負起了教育中的很大部分。
而在臺灣高工時、高房價、低薪資的社會大環境,讓窮忙的父母只能求一家溫飽,而無力顧及子女在校教育的問題。
這些都是制定「2030雙語國家政策」的長官們,應該要了解第一線老師所面對的困境。
這些都是拿著「芬蘭能,為什麼臺灣不能」思維的民眾,應該替第一線英語、各科老師所設想的地方。
說了這麼多,「母語好,英語才會好」的解方在哪裡?我目前所知最好的解答在這裡,歡迎大家一起來聽。我們待會線上見 😉
◼️ 臺灣雙語 全民師資培訓課
◼️ 時間:11/28 (六) 下午兩點~五點
◼️ ZOOM會議室號碼:910 270 1010
◼️ ZOOM會議室密碼:910910
For you, for me, Formosa. #臺灣雙語無法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