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四歲臺灣孩子。 ①我爸媽會先承認,對自己英文沒信心。 ②我爸媽會再假設,我是塊學習力超強的海綿。 ③而他們聽「專家」說,海綿學英文只要多聽多講就會了。 ④多聽多講有兩種:便宜的看youtube;昂貴的請外師。 ⑤反正我一聽美語,我就會模仿;而我一模仿,母語就干擾我。 ⑥我一被母語干擾,發音就會位移,飄掉,有點像又不太像。 ⑦這種飄掉,又分兩種:一種會造成誤解,一種不會造成誤解。 ⑧會誤解的,例如:BAD飄成BED, PAPER飄成PEPPER. ⑨不會誤解的,例如:BACK飄成BECK, BACKPACK變BECKPECK. ⑩誤解的第一層意思是:我聽到別人說BED我以為聽到BAD. ⑪誤解的第二層意思是:我聽到別人說BAD我以為聽到新的單字. ⑫誤解的第三層意思是:我長大考試會把BAD寫成BED,扣兩分。 ⑬而我爸媽說:發音不重要,能溝通就好。 #我那對自己才剛剛承認自己英文不好的爸媽 #我那對自己明明發音不好而且也不能跟外國人溝通的爸媽 #我那對把我當無敵海綿的寶寶爸媽 ⑭他們還說將來商場上有英國美國印度口音,你要早點習慣才對,不是在那邊斤斤計較發音漂亮,更何況講話要有內涵比較重要。 #拜託你告訴我誰家提前部署讓孩子看印度口音的英文卡通 #拜託你告訴我誰付高價學費去tutorABC專門找印度人蘇格蘭人菲律賓人練習會話 我爸媽還說:學phonics就能看到字就讀出來,聽到聲音就拼出來。但CAT的C跟KAT的K我還是得死背。而Jordan的dan跟Biden的den我還是會忘記。而且真實世界裡,Jordan, Biden, mountain, garden尾音都一樣。 我長大才知道,phonics不是大人承諾的那樣的。 我長大才知道,會造成誤解的字,光是單音節的常見單字,就超過500個。 我長大才知道,不會造成誤解的,光是再確認的來來回回,就耗盡第一印象。 我長大才知道,會造成誤解的字,在我四歲就有人免費公布錄音檔案跟書面下載。 我長大才知道,不會誤解但會破壞第一印象的,他們也幫我錄了。 我長大才知道,有好多同儕,發音也漂亮,講話也有內涵。 我長大才知道,商場上,口音是有清楚的階級的。 我長大才知道,要把BED變成BAD只需要多一個國語的ㄚ。 我長大才知道,要分清REACH跟RICH只要多一個國語的ㄜ。 我長大才知道,我的國語注音,是我最大的助力,不是阻力。 我長大才知道,有一群人,他們窮盡一生,耐煩耐操,不斷受到質疑誤解恥笑造謠,只為了幫我爸媽接受一個觀念:母語是學外語的最佳利器。不要向外求,不要迷信外師,不要照單全收外國理論。 心外無法。 內觀是道。 反求諸己。 如是雙語。 現在我長大了。我有孩子了。我要跟我孩子說: 『這次,我不要等到你長大,才知道。』
Dr. Martin Luther King 說過一句名言:I have a dream today. 因為他看到美國憲法寫:所有種族都平等。 但他也看到美國公車寫:黑人只能坐後面。 美國白人,睜眼說瞎話。 美國黑人,白天做美夢。
臺灣孩子,上小學第一天。雙語國家嘛,中文、英文,各一句,擺在眼前。中文:「這是一本書。」英文:This is a book.
這個世界上,只有您能回答: 您對自己的美語發音,有沒有「信心」?下一個問題,您孩子對自己的美語發音,有沒有「信心」?這世上,只有他/她能回答;但,恐怕您心裏有數。
跟你說:KK只是符號,孩子只能靠模仿:學習既無效且挫折。跟你說:phonics也只是符號,孩子還是只能模仿還是無效挫折。跟你說:雙語注音不是國語注音;孩子可以靠它擺脫模仿建立信心
人跟人之間,物跟物之間,某些組合,特別有緣分。可是人很傻: 對於人跟人的連結,特別放不下;對於物跟物的連結,卻特別瀟灑。人跟人的特別有緣分的組合,叫做情侶、摯友、有情有義的同仁。物跟物的特別有緣分的組合,叫做酒肉、山水、燒餅必須陪油條。
我們臺灣社會最迷信的,不是宗教,不是草藥,是孩子。越小的孩子,我們越迷信:又迷又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