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蒨醫師,臺灣大學牙醫學系畢業,美國紐約大學牙周專科訓練。2017年因為一堂從來沒有上過的La La Land文化課,認識了臺灣雙語,從此變成被牙醫耽誤的森山大蒨。2019年起草黨章,奔走創黨,目前兼任臺灣雙語無法黨秘書長,負責黨部師資培育、教程擬定以及教案執行等工作。
發表文章27篇
學美語發音,用KK音標好?還是Phonics好?
70年來我們都問錯的問題:「學美語發音,用KK好?還是Phonics好?」您會不會覺得這個問題,一般人會覺得很不合理?進一步想,是不是要先有「標準的美語聲音」,才能問,用什麼音標系統去標註它,比較合理?
2021 臺灣雙語的曙光
2021年1月1日的黨主席時間,主席公佈本黨今年要為臺灣人民做出的實際行動。過去一年裡,本黨成長茁壯也陸續發表了很多研發和文創,獲得正向的迴響,而今年主席將率領團隊走入鄉里,成立「臺灣雙語示範里」,造福更多還不了解本黨理念的里民。
蕭光頭的字問字答
對於日昇月落,我們就算站在太陽底下也不會生起特別的感受,因為規律帶來的安全感,無法滿足我們的好奇心。我們的心習慣找一些新奇的知識填滿,卻對細微的變化沒辦法察覺。
臺灣雙語的雅歌
在老子的道德經裡提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能識人者或許是有才智的,但能內明自省者才能了解恆常不變的道理,所謂:「用智者勞,用明者逸;用智者多蔽 ,用明者無礙」。本集的黨主席內容,期望喚醒臺灣家長及老師們面對現今的英文教育,低頭看見我們的過與不足。
每一個孩子都能唸好的A-Z
自我意識的形成從我們初初為人的那一刻開始累積,累積對錯的標準、累積約定俗成的習慣、累積自己不確定對不對,但跟著別人做起碼有安全感的鄉愿。
臺灣雙語處方箋(1)
本集黨主席時間,主席以醫病行為比喻母語與英語兩者不同的學習模式。絕大多數的情況下我們其實不知道自己是哪一天生病的,但絕對不是去看醫生的那一天,看醫生的那一天充其量只能說是自己生理與心理最擔心的那一天。
掃煙囪的孩子
When my mother died I was very young, And my father sold me while yet my tongue, Could scarcely cry weep weep weep weep……
英文的生存、生命、生活
本集黨主席將生存之於生活之於生命的概念,放在2020年本黨的立場,以及面對臺灣雙語教育的邏輯思考上,指出了很多發人醒思的觀點和低廻之處。
畫中文 哼美語
因應今年政府提出「2030臺灣雙語」的口號,整個教育體系的配套措施不斷往雙語的方向傾倒。在以雙語為目標大步邁進的同時,卻很少人意識到其實東、西方兩種語言早就在臺灣融合。
臺灣雙語,瞎子摸象。
今天的主題是:瞎子摸象,不只擬訂政策的權力者沒見過什麼是「臺灣雙語」,黨主席自己也沒看過。 大部分的人,被鎖在自己的角色裡,也礙於聞所未聞,沒有辦法看到事情的全貌。主席比喻為:瞎子。這個狀況很像一句話:世界最遠的距離,是自己的後腦杓。眼睛,因為先天的限制有無法突破的盲點。瞎子「摸」象,手能摸的範圍比眼睛更小,因人而異全靠感受來定義大象的長相。
九階十梯 X 三大樂識
臺灣目前最大的問題—沒有共識 臺灣社會目前普遍對於:有錢真好、孝順、戴口罩,這些事情有共識,有共識好辦事,所有的運作會依循著這個標準進行;和國家強弱沒有關係。
承諾
每天找一點不如意就好,就會天天開心。 今天的主題是承諾。因為別人的承諾太多。 我們的承諾很可能會實現,也不要輕視本黨做的所有事,也不要輕視語言。一旦輕視語言,你自己就沒有重量。我們一旦輕視一件事,你自己就沒有重量。我認定蕭主席,我試圖用很慎重的心情去看你們做的每一件事。且不看這個黨是否值得,你自己就有了重量。
本能反應+對的工具,為什麼不行?
無論六歲還是六十歳,學習美語發音都想先用母語試試看,拼出一個熟悉的聲音幫助記憶,想用已知的工具來學未知的聲音。為什麼拼出的結果會失敗?關鍵是因為工具不足,而不是方向錯誤。
單字的常識
每一個單字都具有其暗示性,例如:提到恩典、恩賜,潛意識會聯想到基督教;而恩主公、恩公,或是發心、慈悲心就會想到東方。擴大單字存在的範圍,單字的意義與其上下文有絕對的關係;單獨的存在,與放入句子中,很多時候是引申的意義強過於單字本身。當上下文的脈絡越長,對於單字解釋的GPS定位就越準。
暑假怎麼過? 什麼是學習英文的短期與長期利益?
臺灣過去七十年,學英文的方法分為三個時期: 第一個時期:KK音標,約六十年前。 第二個時期:Phonic,約三十年前。 第三個時期:近二、三年來在臺北市急速成長的,所謂以英語融入領域教學的雙語實驗方法。
什麼是美語的語調?最重要,卻鮮少人知的常識
臺灣孩子唸單音節單字的語調多可以當作四聲來唸,在初學時期也多是接觸單音節單字,如:Cat. Nice. Good..,以致在一開始接觸美語就忽略語調的重要性;同時也進一步說明為何Phonics在單音節單字學習容易上手的理由,只是到了雙音節以上,就無法完全幫助到孩子在輕重音的判斷。
介紹自己,介紹臺灣,不再蒼白
你有參加過英文朗讀比賽嗎?你的老師有幫你寫過講稿嗎?你的孩子有嗎? 如果沒有,這是一篇你適用、你的孩子也適用的講稿,背起來吧。 這樣十年後才有可能2030臺灣雙語。 如果有過,當初的內容過了賞味期?不如把這篇背起來吧。 你問:「為什麼一定要背蕭博士的嗎?別人寫的不行嗎?」 我說:「當然可以啊!只要有人願意為你而寫。」
端午節特別節目—世界是怎麼來的?
人類取得知識的方式,大致上分為四種: 1. 與大自然之間的回應及歸納而來,如:吃了某種草藥可以治病、某種會死亡。 2. 宗教的教理影響個人的價值觀。 3. 閱讀書籍,如:大英百科全書。 4. 由網路、Google而來,只是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真假難辨。
就一個問題:是①?還是②?
選二?還選一?】 2020, 是個被揀選的特殊年份; 我們臺灣,是群被揀選的特殊族人。 我們,被點名了; 我們,被賦予使命了; 我們,被交代任務了。 點名:只要您生命中,有在學英文的孩子,請起立; 使命:只要您生命中,有被人幫助的經驗,請回饋; 任務:只要您生命中,有惻隱之心的種子,請不要害怕。 #我跟團隊會扶您走過充滿糾葛的利益跟偏執的人性的臺灣雙語補教大餅千億市場的險路。
「樂識 Racy」十之一:有常識、才有樂識,淺談 Oracy和 Literacy。
夏令營有其存在的必要,父母照顧孩子需要有空間喘息,Park your kids. 是人之常情,但若舉著高旗標榜能學會什麼才藝,恐怕是花三天學會的事,大概也會在三天後忘記。究竟參加夏令營除了讓父母暫時離境之外,對孩子的幫助是什麼?
臺灣人的語言模式與臺灣雙語的困境與執行
有八成的人,在使用母語表達時是缺少精準邏輯,也有為數不少的人在溝通之前,認為對方知道自己準備要講什麼;如同上面的小故事。相信絕大多數的成年人,並不能接受自己在語用上是纒夾不清,雜七雜八攪在一起,不清楚談話的宗旨。
臺灣雙語困境重演 之 主席痛風復發番外篇
臺灣雙語困境不斷重演 在臺灣這塊土地上,對很多學生而言,談到學校的英文課是痛苦的。即使我們口裡都說希望孩子能快樂學習,心裡其實都明白「學習英文的苦」孩子遲早要面臨。那個苦的滋味,我們嚐過。
讓《臺灣雙語注音符號表》帶孩子回家
70年來,我們不斷希望「改善」臺灣的英文教育,但學生英文程度「改善」的幅度卻遠不及計劃的藍圖;困境在於,當我們說「改善」,會用「好」「壞」來定義,而造成的對立,則自動削減了我們想要改善的力量。
對英文有自信+對英文有眼光=臺灣雙語
語言模式是會切換的。和一個人講話,和很多人講話,語言模式會變。以為人多,群體智商就降低;人到最多,智商就降到最低點。
好家常
今天的黨主席時間「很家常」,主席回到老家,和哥哥、嫂嫂、姪女、姪子在一起,有著幾乎和每一個家庭都相同的週間早晨時光。
攢了12年的英文存款,為什麼就是沒法領出來?
你們有沒有想過:學英文這件事,我們其實是被強制的。 臺灣家長可以選擇要不要讓小孩學鋼琴。 臺灣家長可以選擇要不要讓小孩學空手道。 臺灣家長甚至可以選擇要不要讓小孩去學校。(實驗教育三法通過) 臺灣家長卻不能選擇要不要讓小孩學英文。 臺灣家長也不能選擇幾歲開始讓小孩學英文。 臺灣家長即使帶著孩子離開體制之後,都還是覺得英文很重要。
臺灣雙語|英文教改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了四個月,臺灣全民已經有三個共識:戴口罩、勤洗手、不群聚。 英文學習的疫情持續了七十年,臺灣全民應該有以下三個共識: 共識一:「口音」和「腔調」不一樣 共識二:能作主,最重要 共識三:當臺灣的每一個大人都是美語老師,我們就是雙語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