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於我們 ─

《臺灣雙語注音符號》

   2021-01-05   31441

《臺灣雙語注音符號》是由「臺灣雙母語學殿」創辦人、臺灣雙語無法黨主席 蕭文乾博士及其團隊研發而成,將臺灣學習華語的「注音符號表」加以改良,將原本的37個符號(聲母21個、介音3個及韻母13個),增添了29個美語會用到的音素符號(美語子音20個,美語母音9個),成為了66個符號的(41個聲母/子音、25個韻母/母音)的《臺灣雙語注音符號》。

概念

本黨認為,語文的學習,必須得先學「語」,再學「文」;而這,恰恰與現今英文的教學方式相反。學美語,得先擁抱美語所有的聲音,以科學而細緻的區分,將華語和美語的發音方式融合並且系統化。哪些美語聲音和華語聲音其實相同?哪些聲音跟華語不同?和母語一樣的美語聲音,不用學就能很熟悉;跟母語不相同的聲音,就從和母語最接近的音出發,微調,反覆,練習,就能學會。等到所有美語聲音都融進耳朵和嘴巴裡,就是學習英文的開始。

語言學理論告訴我們,當一個人聽到未知的語言,會先用大腦裡最熟悉的發音,比對出相似的聲音,而後進行模仿。而這比對的媒介工具,就是自己的母語聲音。這就是 臺灣人學美語,下意識就想用注音符號這個工具進行聲音轉換的原因。換句話說,學習外語必定受到母語的影響,透過母語模擬、標註外語的發音和聲韻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然而在臺灣,學習美語的環境卻告訴我們,用注音符號標註美語的發音,是錯誤的方式。這個先入為主的論述其實只說對了一半:原本的37個「華語注音符號」,當然不夠拿來標註美語聲音。但是加入了29個美語聲音的「臺灣雙語注音符號」卻能精準地標註美語的聲音,並且讓已經對注音符號很熟悉的臺灣孩子,更有安全感地去學到很確定的美語聲音。

學習語言的步驟,依序是三件事情:聲音如何唸、文字怎麼拼、意義如何記。就如同學習游泳,是依序學習三件事情:先學雙腳如何踢水、再學雙手怎麼划水、最後學怎麼在水裡換氣。臺灣的英文學習環境,極度重視英文讀寫而不太講究發音,又沒有把發音、拼字、和意義三者分開循序漸進學習的觀念。這是讓臺灣數十年來的英文教育停滯不前,成效有限的關鍵原因。

若是觀察美語環境的小孩,會發現,他們的母語習得,也是從「發音」開始。在不會拼寫英文字也不太知道意義的情況之下,七歲的孩子已經可以講出頭頭是道的話,那七年的美語聲音基礎,就是這些孩子接下來學習讀寫的資本。因此,《臺灣雙語注音符號表》的用意,是將華語中欠缺美語的音素通通納入母語的國教系統(注音),及早讓孩子的嘴巴肌肉記得雙語注音符號表歸納的所有發音,從小在學習華語的同時,兼顧美語的發音,讓這兩種語言,都用母語的方式來讓孩子習得。有了美語聲音的基礎,不論要透過任何方式進行讀寫的訓練,都是事半功倍。

因此,我們理念是將《臺灣雙語注音符號》進入體制、校園,讓臺灣的孩子用更好、更有效的方式學習語言,改善英文、中文的學習方式。以臺灣而言,我們的孩子從0到6歲(上小學前),六年的時間累積了中文的音聲,進了小學之後才開始學寫注音,然後之後用畢生的時間埋首進入中文文字的世界。同樣的,我們要用《臺灣雙語注音符號》來奠定孩子的美語基礎,用小學六年的時間累積孩子對於美語的發音。發音對了,單字自然而然記得住;音韻對了,句子的結構也烙印在腦海中。告別填鴨式的美語學習,一切從音聲發音開始!

比較

以下是「注音符號表」與《臺灣雙語注音符號表》的比較。

注音符號表

《臺灣雙語注音符號表》



注音符號,原名注音字母,簡稱注音,是標準漢語標音系統之一,以章太炎編創的「紐文」、「韻文」為藍本,1912年由中華民國教育部制定、1918年正式發布,1930年改為現名。經過百年演變,現有37個字母(聲母21個、介音3個及韻母13個)。中華民國自建國之初以來一直以注音符號為國語(現代標準漢語)的主要拼讀工具,也是小學國語教育必修內容。中華人民共和國則在1958年推行漢語拼音方案前使用之。

自1918年中華民國教育部正式公布注音字母之後,1919年做了順序調整重新排定注音字母,廢棄原本36字母的次序,以語音歸類的方式。1920年正式增加字母「ㄜ」,官方正式公布增字母「ㄜ」排列於「ㄛ」之後,注音字母共計達40個。

1922年再次修改聲調符號標示位置,注音字母的聲調符號原為舊式的四聲點法,在字母的左下、左上、右上、右下四角加點,以標示四聲符號(平、上、去、入)。1922年教育部公布「注音字母書法體式表」時,為方便橫行連寫,聲調符號(ˊ ˇ ˋ)改標在注音字母右方。

1928年再次更動次序,將「ㄧ、ㄨ、ㄩ」的位置改列在「ㄦ」的後面。1930年將「注音字母」改稱為「注音符號」。1932年教育部再次對注音符號提出修正,中文以北京音為標準,本來的三個注音符號「ㄪ」(v)、「ㄬ」(gn)及「ㄫ」(ng)不再使用,後標註為只作拼寫方言之用。注音符號表成為現在使用的37個形式。

1970年代末開始,台澎金馬以外的華人社區不再教學及使用注音。1986年,中華民國教育部公布羅馬字拼寫的「注音符號第二式」,注音符號因此又稱為「第一式」。在中華民國臺灣,小學生學習漢字前,必須上十週的注音符號教學課,也有不少幼稚園亦已經教授。日常生活中,注音符號既用來標注生僻字,亦是台灣最普遍的漢字輸入法,多數電腦使用者均熟練使用。

從注音符號的演變讓人了解,語言的學習方式會隨著時代的演變精益求精。過去的時代,語言學習沒有外語的因素的干擾,而如今國際村的世界,政府喊出了「雙語國家」的願景,一個與時俱進且兼顧母語的發音系統成了必須。

「臺灣雙語注音符號」以華語的37個拼音為基礎,將其擴充把美語發音所需的29音韻加了進來,成為了66音。及早讓孩子的嘴巴肌肉記得雙語注音符號表歸納的所有發音,從小在學習華語的同時兼顧美語的發音。換句話說,讓這兩種語言都用母語的方式來讓孩子學習。有了美語聲音的基礎,不論要透過任何方式進行讀寫的訓練,都是事半功倍。

因此,讓「臺灣雙語注音符號」進入臺灣的教育體制,是本黨理念的具體實踐,邀請您一同來體驗臺灣雙語注音符號的學習方式,感受雙語教育的美好!



延伸閱讀

下載臺灣雙語注音符號表 [請按這裡下載]

臺灣雙語注音符號表,6分鐘解說版

臺灣雙語注音符號表影音教學

臺灣雙語注音符號歌

蕭文乾,致力英語教改的行者
https://www.merit-times.com.tw/NewsPage.aspx?unid=579814

臺灣雙語注音符號,助南投縣推英語教學
https://udn.com/news/story/6898/5028149

臺灣雙語注音符號表發音教學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qHuLd1vudU&feature=emb_logo

臺灣雙語注音符號與KK音標的差別
https://milinguall.com/mainssl/modules/MySpace/BlogInfo.php?xmlid=98300

用注音標註英文,是本能反應
http://www.miparty.org/mainssl/modules/MySpace/BlogInfo.php?xmlid=108145